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3年第10期
编号:10397942
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2例疗效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3年第10期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对我院2002年10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状况进行总结,以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技术。方法 本组病例其中室间隔缺损(VSD)修补术38例,房间隔缺损(ASD)修补术17例,法乐氏四联症(F4)矫治术2例,法乐氏三联症(F3)1例,肺动脉瓣切开术2例,主肺动脉窗修补+VSD1例,二尖瓣置换术(MVR)12例,主动脉瓣置换术(AVR)3例,双瓣置换术(DVR)7例,冠状动脉搭桥(CABG)13例,左房粘液瘤摘除6例。本组病例采用中度血液稀释,合理的温度和流量,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方法。结果 本组病例灌注效果良好,开放主动脉后,心脏自动复跳79例,电击复跳23例,自动复跳率77.5%。结论 采用血液

    稀释,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,减少外周阻力,改善各脏器微循环,减少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,满足组织对氧的需要,效果满意。

    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

    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3)10-1501-02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2002年我院在10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中度血液稀释,合理的温度和流量,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方法,取得满意效果。现总结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9例,女43例,年龄1312 ~68岁;体重9~83kg。

    1.2 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最短15min,最长215min;升主动脉阻断时间0~165min。

    1.3 手术种类和例数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8例,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,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2例,法乐氏三联症矫治术1例,肺动脉瓣切开术2例,主肺动脉窗修补+VSD1例,MVR12例,AVR3例,DVR7例,CABG13例,左房粘液瘤摘除6例,总计102例。

    1.4 灌注设备 采用美国Sarns7000型人工心肺机;美国Medtconic、AVECOR膜式氧合器;西京动脉微栓过滤器;Sarns3M变温水箱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5 预充成分及用量 (1)以复方林格氏液为主,40~50ml/kg,少数病例加血定安;(2)体内肝素化按3~3.5mg/kg,预充液体肝素1~2mg/100ml,术中以ACT监测指导肝素用量;(3)10%KCl0.05~0.07g/kg,根据尿量、检查电解质结果而定;(4)5%NaHCO 3 0.25g/kg;(5)抑肽酶的使用:成人200万kIU,儿童100万kIU,半量于手术开始时从静脉滴入,另一半量加入机器预充液。

    1.6 血氧比值 为1:0.7~1。

    1.7 灌注流量 成人50~70ml·kg -1 ·min -1 ,小儿80~120ml·kg -1 ·min -1。

    1.8 动静脉压 平均动脉压(MAP)60~100mmHg。中心静脉压(CVP)0~15cmH 2 O。

    1.9 停机后中和肝素 肝素与鱼精蛋白比1:1~1.3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.10 体外循环中监测项目 心电监护、MAP、CVP、灌注量、温度(鼻咽温和肛温)、尿量及pH值、血气分析、电解质、红细胞压积、游离血红蛋白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全组病例体外循环过程心肺机运转正常,氧合器氧合效果良好,灌注满意,开放主动脉后,心脏自动复跳79例,电击复跳23例,自动复跳率77.5%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采用血液稀释后,能有效的降低血液粘稠度,减少外周阻力,改善各脏器的微循环,减少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,满足组织对氧的需要。本组采用中度血液稀释,Hb60~80g/L,Hct20%~30%。过度的血液稀释不利于维持足够的灌注压,体内组织间隙易致水潴留,引起组织和脏器水肿。为了防止血液稀释过大,减少术后并发症,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:(1)合理掌握预充液量,小体重病例尽可能缩短管道长度,尽量减少预充液量;(2)控制静脉输液量;(3)充分利用普通吸引器,将心肌保护液和心脏表面降温的冰盐水吸尽;(4)术中手术野和侧支循环的血液通过左右心吸引泵回收,以尽量减少失血量;(5)转流中定时检查Hb和Hct,并适当利尿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选择合理的温度和流量,以保持各组织器官有效的氧代谢。

    对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,常采用浅低温(鼻咽温30℃~32℃),低流量灌注。尽管随着体温的降低,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相对降低,但由于血液稀释,氧运能力下降,而采用高流量灌注,保证了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。

    对于手术复杂,如F 4 、瓣膜替换术等,采用深、中、低温(鼻咽温25℃~28℃)高、中、低流量灌注。当鼻咽温至30℃前,为了保证稀释后的血液氧运能力够满足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,采用高流量灌注;当鼻咽温至25℃~28℃,此时组织器官的氧耗明显降低,氧耗量下降35%~50%,采用 中流量灌注,这样,既可保证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,也避免了对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;在复温阶段,随着体温的回升,组织器官的氧耗也将相应增加,选用高流量灌注。

    良好的心肌保护,体外循环病人心肌保护甚为重要,其目的改善心功能,减少心肌损伤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开始转流时,流量逐渐加大,上下腔静脉应缓慢开放,以免导致室颤或过早停搏,保持心脏低负荷跳动,更好的保护心肌。升主动脉阻断后,立即行晶体冷停跳液灌注,灌注量10~15ml/kg,2~3min内灌注完毕。对于手术复杂,阻断时间过长,采用4:1含血心肌保护液,每20min灌注1次,开放前排除心腔内气体,开放后注意左心引流,使心脏处于空搏低负荷状态,有利于心肌偿还氧债,恢复收缩功能,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。复温时保证水温与血温温差<10℃,水温不能超过42℃,以免加重血球破坏和微气栓形成 [1]

    掌握停机指标:辅助循环时间已足,心电图基本正常,心搏有力,心脏充盈适宜,MAP60mmHg以上,CVP接近术前水平,肛温达到36℃~36.5℃,鼻咽温37℃~37.5℃,尿量>1ml·kg -1 ·h -1 ,血气分析、电解质检查无明显异常,逐渐减量控制腔静脉,缓慢停机。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按需少量分次经主动脉插管输回机血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李佳春,李功宋.体外循环灌注学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1993,128.

    作者单位:51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

    (编辑 李年令), http://www.100md.com(林映华)